故而有觀點認為,習改國家主席任期制,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台灣問題,他要把這個「功勞」留給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中共領導人。
逆權運動的意義 《普京對人民》指出,普京其實十分重視民意,因為他政權的政治力量源於社會情緒。《普京對人民》指出,俄國擁有極度個人化的政治制度,普京難以將支持度轉移到其他人身上,隨時觸發權力轉移危機。
俄羅斯早於1783年將克里米亞納入版圖,只是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54年錯誤地將克里米亞「轉贈」給烏克蘭而已。隨着「克里米亞效應」逐漸消失,經濟不振、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等問題陸續浮現,激發社會動盪。克里姆林宮「迷信」在缺乏政治競爭的情況下,普京的民望終將「止跌」。俄國人相信,克里米亞是俄國的,當日舉行公投只是糾正歷史錯誤。相對於拉攏民眾支持,普京反而重視鞏固管治精英的支持,這是否明智之舉,讓人拭目以待。
「俄羅斯的普京」,不是「普京的俄羅斯」 今年初普京宣布修改憲法,被指為自己永續執政而鋪路,掀起「後普京時代」的熱議。近年經過眾多抗爭運動,普京的民望徘徊在六成的「低位」,未見有復蘇跡象。或許有人認為,持平也還不錯,其實並非如此。
著作有:《表觀遺傳學——描繪新的生命圖像》〔岩波新書,2014年〕等) 來自日本的科學論文數量遞減 最近,英國科學雜誌《自然》(3月23日)刊登了令日本科學界擔憂的報導。如果繼續減少運營補貼,所有大學都不得不減少終身教職職位。事與願違的是,許多人才希望能留在學術界。在全球論文數增加的背景下,相對而言,日本的排名的確在下降。
在此期間,全球論文數成長了80%,而日本論文成長數僅維持在14%。這或許才是青年科研人員不願做專案負責人的主要原因。
然而,因為終身教職職位減少,大家不得不成為工作不穩定的兼職教員。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研究也可能會被掐死在萌芽狀態。但對當事人,特別是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人而言,這篇報導只不過是證實了大家平時的擔憂而已。但是,在研究經費總額幾乎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如果加大某一特定領域的投資,那麼必然就要削減其他領域的投資,造成許多研究專案因此無法實施的惡果。
在過去10年中,日本的科學研究出現了大幅減速現象,正開始落於其他國家之後。作為一名在國立大學法人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人員,在對報導內容進行簡要介紹的同時,筆者還想順便談一談在科研前線的工作經歷與實際感受。另一方面,Nature Index的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的4年中,日本的論文數減少了8.3%,但英國的論文數上升了17.3%,中國更是增加了近50%。該報導主要使用「Web of Science(WOS)」、「Scopus」和「Nature Index」資料庫。
WOS和Scopus展示了全球數萬本科學雜誌論文資料的動向變化,Nature Index則顯示自然科學各領域頂尖的68種雜誌論文資料的動向變化但是,以結果來說,我還是達到能在速讀大會中獲得第一的水準。
閱讀時,不用從第一章開始按照順序讀,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從那裡開始讀就可以了。發現自己有這個毛病的人,請以培養「一口氣讀到底」的習慣為優先。
只要在映入眼簾的資訊情報變得無法從大腦中拉出來之前把問題回答完,就能繼續快速閱讀,留下更多正確答案了吧……我是這麼想的。如果無論如何都放不下對書中某部分的疑惑,可以先貼上便利貼做記號,繼續往下讀到底。對自己而言,一本好書就是每一次閱讀,都能讀出符合當下自己需要的新靈感或新發現,幫助自己獲得新的觀點。就像這樣,即使覺得自己閱讀當下完全不記得書中的內容,下次再讀同一本書時,還是會有「記得看過這個」的印象。然而,現在我「活用」速讀到了最高境界,在真正的意義上提升了理解能力,拜此之賜,人生也朝更好的方向轉變。但是,一旦進入社會之後,不只沒有教科書,就算有可做為參考的書籍,也不會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寫在裡面,因此,即使把書本內容全部背下來,也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第一次閱讀時不懂的地方看得懂了,也可能會發現第一次閱讀時沒有注意到的要點。如果讀的是一本超過300頁的厚重書籍,即使想快速閱讀,讀到一半注意力很可能無法持續集中,這種時候,就把整本書分成前半和後半,分成兩次閱讀。
目標是平常閱讀時間的三分之一。要是與自己面臨的課題有關,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即使很快讀過去,大腦也會下意識挑出相關的詞彙和文章,日後試圖回想時,一定想得起「書裡的某某部分寫了關於這個的事」。
在做這類記號的時候,請不要用折書頁或螢光筆劃線的方式。文:角田和將 快速看一到兩次的「一秒閱讀」 實際上該讀得多快,同時又能獲得深入理解,接下來就按照順序為大家說明。
換句話說,就算沒有刻意去「讀取」,寫在中間的文字還是會進入視野。總而言之,閱讀時請用「平常讀完一本書所需時間的三分之一讀完整本」為基準。讀的時候,要在腦中留意以下六個重點。為什麼說不要折書頁或用螢光筆劃線呢?這是因為日後重讀這本書時,如果書上有折頁痕跡或劃線,將很難避免視線特別注意這些地方。
但是,前一次閱讀時已經理解的內容,就算再重複讀十次,獲得的也只是一樣的共鳴。不過說到底,就算能把所有映入眼簾的詞彙或文章完整寫出來,只要時間一久還是會忘記。
序章也曾提過,閱讀速度慢的人常見的問題正是停止閱讀,停下來思考,導致專注力無法維持到讀完一整本書。然而,當他再次閱讀同一本書,尤其是讀前半本時,就會遇到讓他想起「啊、我記得書裡有這個」的內容。
幫助切換速讀模式的眼球運動。當時我還是上班族,在軟體業界工作,或許因為這個緣故,我總是認為「電腦能把全部內容記住,而且還比人腦記得更正確」,因此從未想過「要把速讀練到最高境界」。
等體會過「一口氣讀到底」的成就感,就會產生「想閱讀更多。比起「自我滿足」,應以「自我成長」為優先。這是因為,速讀時這些內容已經進入腦中了。」的意願,自然得到「想閱讀更多,就需要讀得更快」的結論,進入快速閱讀的狀態。
特別在意的地方先做記號,繼續往下讀。因此,在我還常參加速讀檢定及速讀大賽時,就非常注重「在忘記之前讀完整本並寫下來(回答問題)」。
目標是平常閱讀時間的三分之一 具體的閱讀速度雖然會因閱讀的書籍不同而改變,內容對閱讀者來說愈熟悉的書,閱讀速度就會更快。Photo Credit:商周 特別在意的地方先做記號,繼續往下讀 閱讀時遇到特別在意的文章或詞彙,差點停下來思考的時候,請不要因為這樣就停下來或回頭翻看前面的內容,光是能堅持繼續往下讀,就能達到相當程度的速讀效果了。
或許有人不相信,但確實如此,只要曾一度映入眼簾的資訊,一定會進入腦中一次。善用工具,降低「看起來很難」的門檻。